作者:敦煌味道发布时间:2020-09-09 13:59
《百年敦煌》从初版到现在,整整经历了十八个年头的喧哗和平静、淘漉和磨砺,让-部本不是奇书的著作始终在关注敦煌的人们眼窝里循环往复。各种批评的声音涌动着真诚和善意,即使粗粝的批判也是一一种别样的雕琢。蜂拥而来的更多智慧的滋润和文化的考量,却是这部著作不因时光老去的保鲜因素。
《百年敦煌》之前之后,有不计其数的关于敦煌的著作和文章,但似乎都没有这部书引起的争议大,同-时期还有许多以文学和文艺形式演绎或虚构敦煌的作品,似乎也波澜不惊。唯独《百年敦煌》成为不样的烟火,好评如织,恶评糅杂,争鸣在耳,争锋入目。主要的焦点集中在书中力图澄清的三个历史人物身上:一 个 是渺小而可怜的王道士,一 个是“ 盗亦有道"的考古泰斗斯坦因,还有一个是学贯东西方的学术大师伯希和。这三个本不搭界的、命运各自不同的人物,奇妙地出现在亚洲的十字路口,交汇在敦煌的历史转折点上。
《百年敦煌》之前之后,有不计其数的关于敦煌的著作和文章,但似乎都没有这部书引起的争议大,同-时期还有许多以文学和文艺形式演绎或虚构敦煌的作品,似乎也波澜不惊。唯独《百年敦煌》成为不样的烟火,好评如织,恶评糅杂,争鸣在耳,争锋入目。主要的焦点集中在书中力图澄清的三个历史人物身上:一 个 是渺小而可怜的王道士,一 个是“ 盗亦有道"的考古泰斗斯坦因,还有一个是学贯东西方的学术大师伯希和。这三个本不搭界的、命运各自不同的人物,奇妙地出现在亚洲的十字路口,交汇在敦煌的历史转折点上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