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司新闻
当前位置:主页 > 新闻资讯 > 公司新闻 >
敦煌味道分享敦煌文化——隋代璧画的题材(2)
作者:敦煌味道发布时间:2020-08-18 10:07
故事画
故事画仍然是隋代壁画的重要题材。北朝以来故事画以长卷式画面来表现已形成了固定的模式,从内容上看,賧子本生、萨锤本生、须大孥本生等都是北周时代很流行的题材,在隋代壁画中依然大量出现。故事画多绘于腐顶,如第302. 303窟的窟顶人字被两被均给有长卷式画面。第303宜为法华经变观音普门品,虽然是经变画,但采用的形式与故事画无异,也是以山水建筑为背景以一个一个连续的场景来讲述佛经的内容。这两窟的两法与北周时代故事面形式致。第419 窟在窟顶东披以四段长卷式画面表现须大肇本生和萨场本生。房屋建筑的表现较为突出,通过建筑转折的围墙试图表现一种纵深感。而山水背景也不再像北周那样仅在画面下沿做装饰性点缀,而是有高有低,似乎可以区别出远景与近景之别。山峦轮廓还描绘出细腻的草或苔藓类植物。第427窟中心柱南、西北面台座外缘也利用长卷画面表现须大孥太子本生故事。虽大部分已模糊,但从部分清晰的画面中可见画家对建筑空间的成功刻画,人物与房屋建筑在画面中十分协调。
佛传故事画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,如第278窟西壁佛金两侧选取乘象人胎,夜半逾城两个情节对称地画出。这样的表现最早出现于北魏第431窟,画在中心柱南向面的佛龛两侧。但从北魏、西魏到北周时期却没有再出现这样的内容,隋朝又再次出现。除了主要人物外,还增加了侍从人物,如菩萨乘象的画面中,身后有演奏乐器的二天人,大象前面也有莲座上演奏乐器的二天人。太子乘马的画面中除了托着马足的四个小天人外,前后都有飞舞的飞天。第397窟龛内也同样对称地表现乘象人胎与夜半逾城的场面,人物较多,配合飞天及云气飘动,营造出充满动感的气氛。虽然只有少数洞窟表现了这一题材,但这种表现形式经过隋代的发展,到初唐则更加流行。
  • 热线:0937-8834377
  • 地址:敦煌市党河东路敦煌小镇
  • Copyright © 敦煌味道 版权所有

Copyright © 敦煌味道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