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司新闻
当前位置:主页 > 新闻资讯 > 公司新闻 >
敦煌味道分享敦煌文化——隋代璧画的题材(4)
作者:敦煌味道发布时间:2020-08-19 10:39
法华经变根据《法华经》绘制,《法华经》是《妙法莲华经》的简称,佛教传人中国后最流行的经典之一一,魏晋南北朝以来有多种译本,其中鸠摩罗什翻译的《妙法莲华经》最受欢迎,敦煌壁画中也大多依据《《妙法莲华经》绘制经变。《法华经》强调大乘是佛教的唯一法门, 强调众生通过自己的觉悟而获得佛性。并指出了许多方便法门,任何人只要护持、诵读、书写《法华经》就可能成佛。《法华经》中还塑造了一个大慈大悲、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的形象,人们在危难之时,只要口念观音菩萨名号,即可得救。于是,长时期以来,观音菩萨在中国深人人心,可以说是家喻户晓,《法华经》也因此而得到最广^泛的传播。
敦煌北魏石窟中就已出现了《法华经》的内容。如第259窟正壁龛内就塑出释迦多宝二佛并坐的形象,同样的形象,在西魏第285窟北壁、北周428窟西壁也以壁画的形式表现出来。但因为只表现了一个片断,我们不把二佛并坐图称为法华经变。到了隋朝,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法华经变。如第420窟窟顶四披详细描绘出了《法华经》的《序品》《方便品从《见宝塔品》《化城喻品》和《观世音菩萨普门品》等内容,是法华经变的早期形式。隋代第303窟顶部还单独描绘了《观世音菩萨普门品》的内容。到了唐代法华经变的艺术形式才臻于完善。
  • 热线:0937-8834377
  • 地址:敦煌市党河东路敦煌小镇
  • Copyright © 敦煌味道 版权所有

Copyright © 敦煌味道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