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司新闻
当前位置:主页 > 新闻资讯 > 公司新闻 >
敦煌味道分享敦煌文化——北周壁画的特色(2)
作者:敦煌味道发布时间:2020-08-07 15:29
人物画艺术
中原风格的另一个特征是中原式晕染法。主要是指人物面部用粉红色由中央向四周晕染的方法,西域式是“染低不染高”的染法,中原式则是“染高不染低”,皆形成立体效果。莫高窟第461窟正壁佛、菩萨、弟子体形较长,衣带较多,色彩简单,面部的晕染由两颊中心向四周晕染,基本上采用“中原式”晕染法。北周洞窟中的供养人像和故事画中的人物普遍采用了中原式晕染法,如第428窟、290窟的供养人画像,表现得较写实,人体比例适中,衣纹简练,面部采用中原式晕染法。但也有一些供养 人面庞清秀、饱满,面部不施晕染。北周后期,画家们将两种晕染法结合在一起, 形成一种混合 式晕染法,第297、299、 301 等窟壁画中的佛、菩萨、弟子以及飞天等形象,均可见这种混合式的晕染法。
南北朝后期,南方有以张僧繇为代表的画家,北方则先后有曹伸达、杨子华、田僧亮等画家,张内杨在南北朝佛教绘画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特别是张僧繇,改变了顾恺之、陆探微派细密精致的画体,吸取了书法艺术的特点,在画中赋予了笔法很强的表现力,以简练而有变化的线条表现了生动的形象。北齐的杨子华,绘画也具有“简 易标美”的特点,说明这个时代的审美倾向,一是注重线描,把绘画的线描与书法联系起来;-是绘画有 简略化的倾向,而这种倾向与前者有密切关系。因为对“骨法用笔”的重视,线描成为造型的关键。南齐艺术评论家谢赫提出的“六法”标准中,首先强调的是“气韵生动”其次是“骨法用笔”。“气韵生动”可以说是绘画总体追求的效果。而在技法的层面,笔法(骨法用笔)就是最重要的,“骨法用笔”,就是在线摘中体现物象的骨力和精神。敦煌北周壁画就反映出这种以线描造型的技法,在第296窟南哩五百强盗  成佛故事画中,  画家为突出线描的精神,色彩用得极为单纯,主要是黑、白、土红、石绿等数种,依然表现了各种生动的形象,特别是马队的强烈气势,这种效果堪与北齐娄睿墓壁画相媲美。画面还通过浩浩荡荡的乘骑队伍,表现出壮阔的气势。第296窟故事画中的人物体形修长,面形椭圆,人物神态及众多骑乘形成的气势等与娄睿墓壁画基本一致,表明当时中原流行的新风格对敦煌北周艺术的强烈影响。
  • 热线:0937-8834377
  • 地址:敦煌市党河东路敦煌小镇
  • Copyright © 敦煌味道 版权所有

Copyright © 敦煌味道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