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敦煌味道发布时间:2020-08-26 11:26
人物画艺术
南代的画像,不论是佛像、菩萨像还是弟子像,均有庄重典雅而含蓄的特点,如第420富西壁佛龛两侧各有弟子菩萨像,体形较大,体态端庄,由于色彩厚重,变色严重,面部表情已看不清楚,但从头都、手势的轻微动态中,仍可感受到人物微妙的动态。另类壁画则是色彩较谈, 因而变色较轻微,至今仍可清晰看到人物的形象。第276窟的维摩请经变比较特别,画面中仅仅出现了维摩诘与文殊菩萨这两个主角。两人都采用站立的姿势,维摩诘位于佛龛的北侧,手持磨尾,面向文殊菩萨,嘴唇微启。与之相对的龛南侧是文殊菩萨站在莲台上,双手上扬,作论辩的姿态。两个人物都画得很大,以线描造型,体现了画家对人物性格的把握。同窟南北壁均以整壁绘出说法图,因而佛、菩萨及弟子的形象较大,如南壁表现迦叶左手托钵,右手持花向佛;嘴唇微启,似在说话,身体的动态与面部的表情相配合,显出生动之态。旁边的观音菩萨一手执净瓶,一手持杨柳枝,双目微闭。画家通过长长的飘带及柳枝的飘动,衬托出人物的轻微动作。北壁说法图中,特别是西侧的胁侍菩萨一手托花,一手提着净瓶,头侧向佛,身体略向中央倾斜,体现出身体的动势。对人物形体、动态的描绘与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完美地结合起来,达到了“气韵生动”的效果。
对天人的描绘,般不会像形体较大的菩萨、 弟子那样仔细刻画人物形象,但往往以群体飞动的形态来营造种气氛, 使壁画整体呈现出生动的气前。如第305富窟顶四披,配合东王公、西王母的主题,还画出了众多的飞天,如北披的东王公龙车上有一身羽人引导,前面有飞廉,前后均有数身飞天飞舞跟随。飞天拖着 长长的飘带,与天空中的彩云和天花相映衬,体现了浩浩荡荡行进的趋势。与此相对南披的西王母乘凤辇行进,飞天前后跟随,也表现了同样的气氛。东、西两披的布局大体致,都在中央画摩尼宝珠,两边各有四身飞天向着中心飞来,这样,窟顶画出了十几身飞天,在彩云飘扬、天花飞舞的空中,构成了一个飞天的世界,使整个窟顶的空间变得无限辽阔深远。
南代的画像,不论是佛像、菩萨像还是弟子像,均有庄重典雅而含蓄的特点,如第420富西壁佛龛两侧各有弟子菩萨像,体形较大,体态端庄,由于色彩厚重,变色严重,面部表情已看不清楚,但从头都、手势的轻微动态中,仍可感受到人物微妙的动态。另类壁画则是色彩较谈, 因而变色较轻微,至今仍可清晰看到人物的形象。第276窟的维摩请经变比较特别,画面中仅仅出现了维摩诘与文殊菩萨这两个主角。两人都采用站立的姿势,维摩诘位于佛龛的北侧,手持磨尾,面向文殊菩萨,嘴唇微启。与之相对的龛南侧是文殊菩萨站在莲台上,双手上扬,作论辩的姿态。两个人物都画得很大,以线描造型,体现了画家对人物性格的把握。同窟南北壁均以整壁绘出说法图,因而佛、菩萨及弟子的形象较大,如南壁表现迦叶左手托钵,右手持花向佛;嘴唇微启,似在说话,身体的动态与面部的表情相配合,显出生动之态。旁边的观音菩萨一手执净瓶,一手持杨柳枝,双目微闭。画家通过长长的飘带及柳枝的飘动,衬托出人物的轻微动作。北壁说法图中,特别是西侧的胁侍菩萨一手托花,一手提着净瓶,头侧向佛,身体略向中央倾斜,体现出身体的动势。对人物形体、动态的描绘与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完美地结合起来,达到了“气韵生动”的效果。
对天人的描绘,般不会像形体较大的菩萨、 弟子那样仔细刻画人物形象,但往往以群体飞动的形态来营造种气氛, 使壁画整体呈现出生动的气前。如第305富窟顶四披,配合东王公、西王母的主题,还画出了众多的飞天,如北披的东王公龙车上有一身羽人引导,前面有飞廉,前后均有数身飞天飞舞跟随。飞天拖着 长长的飘带,与天空中的彩云和天花相映衬,体现了浩浩荡荡行进的趋势。与此相对南披的西王母乘凤辇行进,飞天前后跟随,也表现了同样的气氛。东、西两披的布局大体致,都在中央画摩尼宝珠,两边各有四身飞天向着中心飞来,这样,窟顶画出了十几身飞天,在彩云飘扬、天花飞舞的空中,构成了一个飞天的世界,使整个窟顶的空间变得无限辽阔深远。
